立己達人
  • <acronym id="6dxxa"><strong id="6dxxa"></strong></acronym>
    <td id="6dxxa"></td>

  • <tr id="6dxxa"></tr>
    
    
      1. 立己達人

        在《論語·雍也》中,子貢問孔子:假若有一個人,能夠廣泛地給民眾以好處,又能幫助大家生活得很好,可以算是仁人了吧?孔子回答說:豈止是仁人,簡直是圣人了!就連堯、舜恐怕都難以做到。接著,孔子給出了一個關于仁的標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在孔子看來,所謂仁,就是自己想要立身,也要幫助別人立身;自己想通達,也要幫助別人一起通達。凡事能以自己作比想到他人,可以說就是施行仁的方法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以及《論語·衛靈公》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共同構成了儒家處世之道的重要原則,即以忠恕之心對待他人,達到推己及人、和諧共生的境界。

        《論語·里仁》記載,孔子向學生曾參傳道,告訴他:“吾道一以貫之。”曾參領受,而其他門人卻不明所以,向他求教,曾參感嘆:“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他用“忠恕”二字對孔子“一以貫之”之道作了精辟概括。宋代大儒朱熹在為《論語》作注時寫下:“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忠,是盡己之心,是從自我出發,對他人盡心盡力,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恕,是推己及人,勿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與恕一體兩面,一個是對自己的約束,一個是對他人的責任,而共同的精神,是在立身處世與人際交往中對自我中心的超越,做到將心比心,以仁待人。在自己謀求生存與發展的時候,也想到別人的愿望與利益;擴而廣之,想到天下人的愿望與利益,仁道就是這樣開始施行的。

        朱熹曾言,孔子思想博大精深,不易理解和把握,忠恕之道則易懂易行,所以曾子希望人們能從易懂易行的地方入手,通過忠恕之道領會孔子思想,去追求和理解,以至達到更高的境界。早在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就有那樣一群知識分子,他們秉持“人能弘道”的信念,“泛愛眾而親仁”的情懷,堅持“善推其所為”,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難;他們主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盡管出身不同、性情不同、成就不同,然而都踐行著仁者的理念,一己暖則思天下之寒,一己足則思百姓之饑,體察萬物,悲憫蒼生。

        乾元二年歲暮,杜甫因避安史之亂入蜀到成都,次年春,在親友的幫助下,于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蓋起了一座茅屋,有了一個棲身之處。八月的一個夜里,一場秋風吹破茅屋,接著大雨又至,“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一家的窘困可以概見。

        漫天風雨中,杜甫百感交集,寫下了那首流傳千古的名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杜甫的一生,為自己“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多方奔走。在連年的奔波和逃亡之中,他看到了太多的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杜甫的政治理想從感同身受的苦難出發,卻又遠遠超越了個人。雨腳如麻的凄冷寒夜之中,置自己床頭屋漏的劣境于不顧,推己及人、大愛天下,這樣的胸襟情懷,怎能不讓人感動、景仰。

        立己達人的理念,不僅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個人修為的守則,也是中國人普遍認同的國家、民族、文化間相互關系的準則,乃至人類與自然的普遍和諧之道。當今世界,面對社會制度、意識形態、文化傳統等差異可能引發的沖突,究其避免和解決之道,都可在這一理念中尋找答案。其中蘊含的關乎理解、尊重、平等、包容、博愛、責任等品質,在今天依然令人信服。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無論力量弱小還是發展強大,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遭遇逆流,都始終站在歷史正確和人類進步的一邊,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為推動人類和平發展注入強大動力與正能量。翻開黨的二十大報告,有兩個詞讓人印象尤為深刻。一是“人民”,從“以人民為中心”到“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貫穿始終,分量最重。二是“人類”,從“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到“為人類和平與發展崇高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胸懷天下”的眼光觀照世界,展現格局。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胸懷天下,兩個“堅持”的背后,都是人的發展。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既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也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以自強不息的奮斗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

        從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到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從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到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系,從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黨的二十大的多項戰略部署,都是惠及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多贏之舉。由中國及世界,中國式現代化思考的是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的團結合作與共同發展,依然閃耀著立己達人的古老智慧光芒。

        責任編輯:王梓辰校對:翟婧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事業單位事業單位標識證書 京公網安備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