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時強調,“面對國際國內環境發生的深刻復雜變化,必須做到沉著冷靜、保持定力,穩中求進、積極作為,團結一致、敢于斗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這一重要論斷,是對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的深刻揭示,是對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深刻闡釋,為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有效應對風險挑戰、奪取新的更大勝利提供了科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
團結就是力量,奮斗開創未來。唯物史觀認為,每個人盡管在歷史上發揮作用的性質和程度各不相同,但都會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記。離開了每一個個人的作用,也就不可能有群眾的作用。恩格斯說,“歷史是這樣創造的:最終的結果總是從許多單個的意志的相互沖突中產生出來的”,“這樣就有無數互相交錯的力量,有無數個力的平行四邊形,由此就產生出一個合力,即歷史結果”,“每個意志都對合力有所貢獻”。毫無疑問,團結奮斗的力量能夠最大限度形成歷史合力,創造出最為輝煌的“歷史結果”??v觀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團結奮斗是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人、中國人民、中華民族錘煉鑄就的寶貴精神品質。我們黨正是掌握了團結奮斗這一制勝法寶,才能在歷經磨難中成長、在攻堅克難中壯大,團結帶領人民創造了彪炳史冊的偉大成就。在浴血奮戰、百折不撓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堅持緊緊依靠群眾、廣泛發動群眾,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與人民同甘共苦、團結奮斗,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在自力更生、發憤圖強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廣泛團結起來,攜手并肩、戰天斗地,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在較短時間內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在解放思想、銳意進取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充分激發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造偉力,團結一致向前看,一心一意謀發展,我國實現從生產力相對落后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機活力,黨心軍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奮,我國發展具備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事實充分地證明,能團結奮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團結奮斗的政黨定能立于不敗之地!只要黨和人民始終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任何風浪都動搖不了我們的鋼鐵意志,任何困難都阻擋不了我們的鏗鏘步伐。
事非經過不知難,成如容易卻艱辛。2022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極為重要、極為關鍵的一年:我們克服新冠疫情等困難挑戰,如期勝利舉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我們動態優化調整防控政策措施,較短時間實現了疫情防控平穩轉段,新冠死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決定性勝利;我們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在全球通脹達到40多年來新高的情況下,我國物價總水平保持平穩,全年經濟增長3%,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增速較快。這些成績的取得,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更不是別人恩賜施舍的,是黨和人民一道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14億多中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肩并肩、心連心,繪就了團結就是力量的時代畫卷。
黨的二十大報告題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這是“團結奮斗”第一次出現在黨代會報告的題目中。報告在總結過去十年我們經歷了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時強調,“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奮斗贏得的歷史性勝利”。報告在對各方面戰略部署之后,強調“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此次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時再次強調,團結一致、敢于斗爭。力量源于團結。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深刻把握團結奮斗的時代要求,凝聚團結力量,弘揚奮斗精神,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
牢牢把握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時代任務。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告訴我們,圍繞明確奮斗目標形成的團結才是最牢固的團結。黨和人民在不同時期,依據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針對不同的形勢、任務,圍繞黨的中心工作進行了具有不同特點的團結奮斗。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莊嚴宣告: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完成這一中心任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和共同事業,這為團結奮斗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動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前途光明,任重道遠,把14億多中國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激發出來、凝聚起來,才能成功推進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中國式現代化。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是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根本保證。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是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根本保證。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在國家治理體系的大棋局中,黨中央是坐鎮中軍帳的‘帥’,車馬炮各展其長,一盤棋大局分明。”黨要帶領人民成功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不斷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必須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新的征程上,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黨的領導落實到黨和國家事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使黨始終成為風雨來襲時全體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確保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正確方向,確保擁有團結奮斗的強大政治凝聚力、發展自信心,集聚起萬眾一心、共克時艱的磅礴力量。
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領會、深刻理解把握“十個明確”、“十四個堅持”、“十三個方面成就”的主要內容,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精神,全面準確領會這一思想的豐富內涵、思想體系和實踐要求。要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認真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六個堅持”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不斷提高運用這一思想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切實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工作舉措和實際成效。
一以貫之堅持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擼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個腳印把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付諸行動、見之于成效。只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守人民立場,牢記“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能不斷激發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凝聚起團結奮進的磅礴力量。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統一,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廣聚天下英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和諧,努力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形成攜手并肩、和衷共濟的生動局面。
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形勢發生深刻復雜變化,世紀疫情影響深遠,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與此同時,我國改革發展穩定也面臨著不少深層次矛盾躲不開、繞不過,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需要應對的風險挑戰、需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比以往更加錯綜復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面臨的各種斗爭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將伴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過程。”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把握新的偉大斗爭的歷史特點,掌握偉大斗爭的主動權,激發斗爭意志,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全力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不斷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
越是偉大的事業,越是充滿風險挑戰,越需要勠力同心、奮勇搏擊。14億多中國人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舟共濟、眾志成城,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沿著中國式現代化這條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闊步前進!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站,違者必究。)
宣講家網評論,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歡迎有識之士投稿或提出寶貴意見!
稿件一經采用,必付稿酬。謝謝!
宣講家網評論征稿郵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