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城鄉基層作為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是落實黨的政策方針、服務廣大群眾的第一線、最前沿,必須堅持強基固本,以黨建引領激活基層治理“活力因子”,切實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
建強核心力量,錘煉基層治理“真功”。組織有力,基層社會治理才有主心骨。加強黨建引領,健全組織體系,是新時代提高基層治理能力的根本保證和必然要求?;疖嚺艿每?,全靠車頭帶,要著力選優配強社區、村黨組織班子,建強后備干部隊伍,選拔有知識、有能力的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致富能手等充盈“帶頭人”隊伍,利用好“頭雁效應”,增強基層治理實效。要推行機關干部結對幫扶、黨員志愿服務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同時暢通群眾參與基層治理渠道,充分吸納群眾的意見建議,變“自轉”為“共轉”、改“單向”為“雙向”,進一步凝聚組織資源和群眾力量。
強化政治引領,擦亮基層治理“底色”。組織是“形”,思想是“魂”。提升基層治理質效,既要奮力造“形”,更要凝心鑄“魂”。要強化理論武裝,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重要培訓內容,筑牢思想根基。要把推深走實主題教育作為黨員干部義務,推進主題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始終把握好“航標方向”。要善講善用群眾語言,做熟知上情、通達內情的“知情人”,將黨的創新理論撒播在田間地頭、車間工廠。要落實好“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規范黨的基層組織、政治生活,加強教育管理,著力提升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
聚焦群眾需求,提升基層治理“溫度”。基層治理的思路對不對、措施準不準、成效實不實,群眾最有發言權。要善于察民情、聽民意、解民憂,拿好民情民意這張“底牌”,打出精準破題這張“王牌”。要保持“時時放心不下”的意識,經常走訪聯系群眾,通過察群眾情緒,聽群眾心聲找出問題癥結所在。要既能聽得進順耳話,也能聽得進逆耳言,既讓群眾反映情況,又讓群眾多提意見,真正搞清楚群眾想什么、怨什么、盼什么。要堅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揪住問題不放手,從群眾反映最強烈、呼聲最迫切的問題入手,精準施策、靶向發力,把實事好事辦到群眾的心坎上。(來源:宣講家網)
作者單位:山東省昌邑市委組織部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僅供參考。本文系宣講家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span>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