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京彩好評:“風景”變“錢景”,讓傳統村落賦能鄉村振興
  • <acronym id="6dxxa"><strong id="6dxxa"></strong></acronym>
    <td id="6dxxa"></td>

  • <tr id="6dxxa"></tr>
    
    
      1. 【地評線】京彩好評:“風景”變“錢景”,讓傳統村落賦能鄉村振興

        3月20日,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聯合發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公布第六批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村落名單的通知》。傳統村落自然景觀別具一格、建筑風貌保存完好、民俗民風傳承不斷,既需保護傳承更需活化利用,將“風景”變“錢景”賦能鄉村振興。

        傳統村落是歷史留下的鮮活記憶,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我國農耕文明源遠流長,廣大鄉村擁有豐富的傳統文化基因,積累了多元文化資源。截至目前,全國已有8155個傳統村落列入國家級保護名錄。各具特色的宅院村落、充滿鄉土氣息的節慶活動、豐富多彩的民俗民風……這些既是人們心頭揮之不去的鄉愁,又構成了各地獨有的鄉村傳統文化。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傳統村落特色鮮明,為把“賣產業”和“賣景色”有機結合,以鄉村旅游為突破口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帶動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可以運用的豐富資源。

        對于傳統村落而言,保護不是建個圍墻圈起來,利用也不是大改大建搞過度開發,使其既閃耀傳統光芒又煥發現代活力才是根本。3月13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表示,鄉村振興下一步工作要突出三個關鍵詞,全面、特色、改革。特色建立在資源稟賦基礎上,而全國55項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大都與傳統村落的密集區高度契合,1300多項國家級非遺和7000多項省市縣級非遺,絕大部分都在傳統村落,為促進鄉村振興和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無限可能。當下,亟需堅持農文旅融合發展,提升傳統村落資源價值,走出并走好“生態立村、文化興村、旅游富村”的發展之路。

        當然,著力將“風景”變“錢景”,并非在二者中偏重其一,應找準合理適度結合點實現“雙向奔赴”。傳統村落是中國農耕文明留下的珍貴遺產,擁有優異自然生態資源和極高歷史文化價值,承載著豐富的物質文化遺產,也孕育了璀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傳統村落更好賦能鄉村振興,不能以犧牲傳統村落為代價。因地制宜找準傳統村落融入當代鄉村社會生產生活實際的切入點,在不改變傳統村落人文景觀、原始風貌、生活習俗等固有屬性的基礎上,促進傳統村落寶貴資源的挖掘、傳承和轉化,方能“風景”長存,“錢景”永續。

        村落晴如畫,桑林晝起煙。傳統村落是我國69萬多個村莊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護起來”是第一位的,不能讓傳統村落只留存于記憶;“護起來”更要“用起來”,激發傳統村落“活力”。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鄉村風貌,不斷深挖并持續釋放傳統村落價值,以鄉村旅游為切入點和增長點,打好鄉村“特色牌”,讓更多“頭回客”變為“回頭客”,讓“風景”與“錢景”同頻共振、攜手并進,傳統村落一定能為鄉村振興注入鮮活而又持久的力量,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勢力、新支點、新動能。(來源:宣講家網)

        作者單位:中共漣水縣委宣傳部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僅供參考。本文系宣講家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span>

        責任編輯:吳成玲校對:翟婧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事業單位事業單位標識證書 京公網安備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1556號